ugrzlwm 发表于 14 小时前

关于2013年村(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转载)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积极性得到不断增强。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13年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即将开始。作为长期坚持在一线农村青年党员。随着近几年来我市开展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探索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笔者提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 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举办法中部分规定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如在“公推直选”实际操作中,村支部书记、委员文化年龄条件如何规范界定;近年来,尤其山区农村外出务工党员不断增加,党员参会率要求必须达到80%以上难以保证;参加推选初步候选人的群众代表如何产生,群众代表名额与党员人数比例如何确定;党员联名和群众联名推荐如何区别;如何有效地对“公推直选”的党组织班子进行监督和约束等等。
  2、存在选举实践超前与制度滞后的问题。“公推直选”“公推公选”和“组织派选”中进行了多种选举制度的创新,但都坚持了一个原则,即基层党组织的选举不仅是广大党员的权利,普通群众也可以参与进来,都强调将候选人的提名权与正式选举权分别由普通群众和党员行使。尽管这使党内民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却与《党章》规定相冲突。现行《党章》规定,支部委员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可以直接进行差额的正式选举,也可以先进行差额预选然后进行正式选举。也就是说,不管是村党支部选举还是社区党组织的选举,不管是预选还是正式选举,都是广大党员的事务和党内的事务,普通群众无权参与。显然,“公推直选”“公推公选”和“组织派选”都与此相违背。
  3、确保换届选举的真实性问题有待解决。根据“公推直选”“公推公选”和“组织派选”的选举规程,选举要广泛倾听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并让这些意见在提名和选举过程当中发挥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基层党组织主持选举的委员会和上级党委在候选人提名上发挥了主导作用,民众的作用仅在于对党组织推荐或提名的人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而已,这个程序被称为“民意调查投票”“群众测评”或群众投信任票,而投票或测评的结果并未要求向广大群众公开,仅作为上级党委研究确定正式候选人的的参考意见而非决定性意见。这就使这种选举的民主和竞争性大打折扣。
  4、换届选举成本过大的问题较为突出。“公推直选”“公推公选”和“组织派选”工作程序繁多、复杂,这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同时,严格的选举程序需要进行多轮投票,老百姓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选举上,为他们带来繁重负担,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有“过度政治化”的倾向。 (事实上上届选举时间为2-3天)
  5、存在选举监督机制较为滞后的问题。选举结束后,如何在随后的任期内,对当选的人进行制度化的监督,使其按照竞选提出的“施政纲领”行使、兑现竞选承诺,不违背党员民众的意志,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要注意:“公推直选”的支部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共同推荐、党员直接选举产生,把对群众负责和对组织负责有机统一。如果缺乏后续的监督机制,那么基层党组织就无法直接罢免不称职的党员干部。近几年我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个别新当选的支部班子和个别班子成员中出现了对下负责、对上应付的不良倾向。个别支部成员在思想上认为自已是群众选举的,组织不能随意撤换,在工作中表现为对上级党委和指示贯彻不力,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因此推行“公推直选”的同时,必须及时跟进民主监督、任免等制度,否则“公推直选”的民主绩效就会大打折扣,进而阻碍党内民前进步伐。
  二、做好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对策
  1、要加强宣传,增强广大干群参与选举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让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方法措施等精神进村入户,入耳入脑,家喻户晓,使广大党员、群众明白实行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民主观念、法制观念,防止和克服不积极、不主动、怕增加麻烦,怕影响个人意图的实现等等模糊和错误认识,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
  2、要加强领导,健全换届工作落实“四项”机制。即要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形成党委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督促检查验收机制。在实施中,要及时督促、检查、验收,发现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出现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
  3、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分类指导。党组织换届选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如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换届前要注意调查研究,搞好分类指导。既要了解掌握面上的情况,又要切实摸清各村具体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对于哪些情况复杂、矛盾较多或过去换届中曾经出现过问题的村要重点指导,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了解群众的心声。要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直接、差额、无记名投票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选民依法自主选择当家人。
  4、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选举办法。“公推直选”“组织派选”和“公推公选”是近年来各地在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的探索和创新,中、省等相关部门应结合各地探索实践经验,进一步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选举办法和措施。特别是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应结合农村实际对选举办法进行修改、规范和明确,同时研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如在实际操作中,村支部书记、委员文化年龄要求,可参照农村基层党政领导班子年龄文化要求进行规范确定;针对流动党员增加,党员参会率难以保证的问题,建议可根据目前外出流动党员增加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党员参会率,或在有完备的监督机制条件下,允许通过电话推荐候选人和投票选举。参加初步候选人“民意调查投票”“群众测评”的群众代表可按照每10-15户群众民主推选1名群众代表,但群众代表总数不超过全村党员总数。班子监督和约束不到位的问题,可通过制定出台对“公推直选”的村、社区党支部班子监督、考核和管理的具体办法,建立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任职试用期制度和目标考核管理制度,解决对班子成员的约束和管理难的问题。
  5、在“公推公选”工作中,要围绕五个关键环节,完善并形成一整套规范实用的制度机制。一要明确参加竞职人员资格条件。二要规范初步候选人民主推荐程序。三要严格筛选正式候选人程序。通过向纪检监察、公安、反贪、信访、审计等部门了解情况,对候选人初步人选的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审查。上级党组织要派出考察组,对通过纪律审查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考察,综合多数党员、群众意见后提出正式候选人预备人选。并将正式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公示后,由上级党委召开会议确定正式候选人。四要规范选举大会有关要求。要加强大会选举的监督,安排一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村民代表等列席。选举大会先选举党组织书记,党组织书记正式候选人落选后参加副书记的选举,副书记正式候选人落选后参加委员选举。五要建立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公推直选”之后,还应该建立充分体现党内民主监督的机制、制度和程序,通过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日常监督,最终把“公推直选”的成果通过制度巩固下来。同时,要研究解决“公推直选”“公推公选”和“组织派选”个别要求和程序与现行党章相抵触的问题。
  6、是要优化班子结构,提升整体素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发展,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村级班子后继无人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也是制约“公推直选”圆满成功的重要因素。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发展,抓好“五三一”工程和农村党员发展“双向培养”活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改进培养方式,夯实培养责任,不断提高发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做好村党组织干部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要认真落实中、省、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精神,把村干部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坚持每年对村支部书记集中培训一次,对村“两委”其他成员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轮训,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使村级班子成为巩固基层政权、建设新农村的坚强集体。三是要建立并推行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稳定农村基层队伍。建议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待遇保障办法,落实村干部工资补贴、养老补助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离任补助等制度办法和措施,不断提高在职村干部待遇,逐步解决村干部离任后的生活补助,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7、严肃选举纪律,严格依法办事。要严格按章依法办事,严肃换届选举纪律,绝不允许任何人搞派性活动和非组织活动,禁止任何人在换届选举期间赠送礼品和从事影响换届选举的活动,严禁贿选,严禁拉票。对宗族、宗派、宗教和各种非组织活动干扰、妨碍换届选举工作的,要理直气壮地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砸毁票箱、冲击选举会场等行为,破坏、妨碍换届选举工作的,要依法坚决打击。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加强信访工作,维护农村稳定。村、社区党组织换届是一项敏感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认真做好选举方面的来信来访工作。它是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也是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障群众民主权利的主要环节。要坚持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题和思想教育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对群众反映属实,确实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及时对有关单位和人员予以查处,对群众反映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要向群众说明情况,澄清事实,消除误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解释,说明原因,争取群众的理解。对群众来信来访,不能上推下卸,敷衍了事,更不能简单地采取强制措施,人为激化矛盾。
   
   
   
   
   
   
   http://315gift.com/lz/1863722.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2013年村(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转载)